很難想象,數字化技術已經成為影響商業世界乃至人類文明的核心因素之一。傳承了5000年古老文化、走入到改革開放的這片土地,對于技術的需求也變得尤為迫切。
如今,數字經濟已然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GDP占比35%,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7.9%。作為各種新型技術的底座,云計算在這一波大潮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IDC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19第一季度)跟蹤》報告中,京東云成功躋身公有云IaaS市場的TOP 10。與去年相比,京東云的同比收入增長高達557%,遠超市場74%的平均水平。
顯然,云計算后發力量尤其如高速增長的京東云,正在力圖成為動搖云計算市場格局的最大“變數”,乃至中國數字經濟的最新引擎。
整機柜的新挑戰
毫無疑問,數據中心是各種云服務業務的技術支撐,是云計算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關鍵。通常來說,數據中心的技術水準,往往也彰顯出云服務提供者的功力與水準。
數據中心里最顯赫的主角之一,自然是浩如煙海的服務器。面對應用場景的多樣化,服務器的需求也出現了層次化,不同企業對服務器的成本造價、部署方式以及穩定性和多樣性等,提出了更具針對性的要求。
而在互聯網行業,更是呈現出深度定制化的趨勢。長期以來,包括谷歌、臉書以及國內的BATJ等在內的頂級互聯網廠商,經常是采用整機柜甚至模塊化數據中心,目的就是追求系統效率的最大化。
雖然整機柜服務器可以在TCO上帶來明顯的收益,但是它在通用數據中心中的占比其實并不高,這主要由于每個機房的基礎設施條件不同,加之業務類型復雜、資源調配遷移需求較多,目前主流的整機柜與通用機相比,無論從結構還是系統架構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比如機柜尺寸,集中風扇/電源管理等,從而造成了整機柜部署的局限性。
京東云認為,為了面向更廣泛的市場,針對整機柜的改進是必不可少的。結合用戶的需求及痛點,京東云提出以“標準化、模塊化、彈性化”實現全場景靈活部署的設計理念,更好地支撐用戶在云計算、大數據時代的業務運營和增長。
實際上,京東定制服務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當時京東與英特爾合作,設立了創新實驗室,定制了兩款面向電商行業的雙路服務器。早先的嘗試應該只是一種基于自身業務的“投石問路”,而今京東云更是站在行業趨勢和應用需求的高度上,重新審視服務器的演進與發展。
據京東云技術專家介紹,早年整機柜的設計初衷就是降低TCO,因此一切前提都是圍繞著TCO展開。然而,當公有云市場真正發展起來后,整機柜原有的設計和應用理念將面臨新的挑戰。
京東云希望,以“下一代服務器”的設計架構來順應市場的發展,突破當前應用的局限性,將整機柜的生態向更廣泛、更兼容、更靈活的方向發展,重新引領整機柜的架構新時代,使之能夠在未來的定制化服務器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劍指下一代服務器
長期以來,京東云一直是支撐整個京東集團信息系統的平臺之一,面向物流、金融、電商、大數據等不同行業的客戶,京東云更懂用戶的需求,了解他們的業務痛點,從客戶當前的需求以及未來幾年業務走向來看,京東云的技術團隊認為,“下一代服務器”的設計理念應該考慮以下五個因素:
首先是穩定性,服務器的穩定性是云計算的前提,這也是京東云長期堅持的產品服務宗旨。
其次是靈活性,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服務器的產品設計必須足夠靈活,而且張力十足。
再次是高效,無論能耗方面抑或是交付效率,包括生產效率、后臺的供應鏈,整個供應的鏈條上必須保證高效。
第四是模塊化,由于客戶的需求千差萬別、不可預測,因此新的產品必須做到模塊化,保障服務器在量產之后還可以進行二次定制。
最后是成本,這里所說的成本不僅包括設計、制造和部署,也涵蓋了后期的運維成本,這也是廣大用戶關注的重要指標。
基于這些設計理念,京東云進行了很多微創新——可能并不起眼,但是對于服務器而言至關重要——比如“硬盤前置,風扇后置”的架構設計,可以最大程度地拉開風扇和硬盤之間的距離,有效降低震動對硬盤的影響。
諸如以上的創新設計,在京東云服務器里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在這一全新的架構下,整機柜服務器不再是大型互聯網企業的專屬形態,可以在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用戶完成交付部署。京東云希望,以自身在數據中心領域的不斷創新,圍繞京東云自研硬件,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云服務,助力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據悉,京東云會在2020年推出 “下一代服務器”,項目的負責人也正是“主刀”天蝎的總架構師。興許當年的些許缺憾,終將在這一次的奮進中一掃而光吧?
“云”路引領 創新傳承
雖然有句老話叫做“英雄不問出處”,但是京東云的“出身”,確實是不折不扣的加分項。超級電商,意味著擁有產生超級云的先決條件。
與此同時,超級電商的“前景”也為京東云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試煉場,能夠持續輸出前沿和穩定的云服務,得到“口碑票房”的雙豐收,如同滾雪球一般,吸引到更多的優質客戶。
與國內其他很多對手不同,京東是國內公認的以技術為驅動力的電商平臺,企業使命里就包括了“科技引領生活”,它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策略其實就歸結在兩個字上:技術。
每年的618以及其他的數字購物節,是技術在底層支持著京東億萬交易采購、物流運輸的有序和高效運行。
以2019年的618為例,京東大規模內存數據庫的請求次數峰值從每秒5.5億到8億,再到17億;網關訪問峰值從每秒200萬到300萬,再到超400萬;大數據實時數據處理從每分鐘30億到70億,再上升至110億條,流量壓力屢創新高。
如此洶涌的數據洪流,倘若沒有強大的技術支撐,分分鐘的時間里網站就會被徹底湮滅——在數字經濟的時代里,“技不配位”帶來的后果可能是毀滅性的,任誰也難以承擔。
在互聯網企業中,京東的技術研發投入一直處于領先地位,而且仍在不斷加大力度。2019年第一季度,京東的技術研發投入高達37億元,同比增長54%,以持續的研發和創新保證自身的活力。
在核心的零售領域,京東以多年來在技術領域的積淀以及對技術未來的思考與探索,打造了國內領先的技術和數據中臺,積木化、開放式的技術體系,使得京東可以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能力復制,支持京東不斷擴展業務布局。
作為京東整體技術框架的組成部分,京東云既是重要的貢獻者,無疑也會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傳承而來的各種技術,以及自身的技術火種被京東云重新組合激活,在服務器定制化領域中,正在以燎原之勢呼嘯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