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宣布,由該實驗室編譯組主導研發的國產編程語言“木蘭”正式發布。據中科院計算所介紹,“木蘭”是一款定位于面向智能物聯應用、采用最新編程語言設計理念和編譯技術的程序設計語言,開發團隊致力于將其打造為“智能物聯時代的C語言”。
但是,木蘭編程語言發布后不久,就被網友質疑是Python語言換殼的產品,使用時網友發現了和Python一樣的圖標、對話框,提供的函數也和Python一樣。在知乎上,很多開發者發現解包后的木蘭語言其實就是建立在Python之上,將Python構建的環境、包和項目都編譯成一個可執行文件。
一時間,關于木蘭編程語言換殼Python的議論集中爆發。IT之家發現,今天下午,“木蘭”語言研發團隊負責人劉雷針對網友們的質疑做出了正面回應,表示為自己夸大宣傳的行為致歉。
劉雷表示,“木蘭”編程語言是圍繞青少年編程教育,設計開發編程語言、編譯器和集成開發環境等產品,而在采訪中,自己犯了以下錯誤:
1.木蘭編程語言主要是用于中小學教育,在介紹中將它擴大到智能物聯領域。
2.木蘭語言在8位單片機上的編譯器是本團隊開發的,在32位單片機上的編譯器是基于Python開源編譯器進行的二次開發,但在接受采訪中將木蘭編程語言和編譯器夸大為完全自主開發。
劉雷表示,為此次“木蘭”編程語言在網絡上造成的不良影響,表示鄭重道歉,對給中科院、中科院計算所帶來的不良后果表示誠摯的歉意。
以下是劉雷致歉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