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年,中臺成為了行業的熱門詞匯,很多到訪阿里的CEO們,點名都要阿里講一講中臺的發展歷史。
2015年,阿里巴巴宣布啟動中臺戰略,“中臺”一詞首次進入公眾視野,并迎來很多業內中臺的效仿者。
9月2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團數據技術及產品部總經理朋新宇對外分享了阿里數據中臺的發展歷程,下面一起來共同感受:
阿里巴巴集團數據技術及產品部總經理朋新宇
如果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數據中臺就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煉油廠。面向未來20年,消費者和市場正在發生顛覆性的變化,數據智能將為商業和社會帶來重大變革。
以前企業更多是向規模、向市場尋求利潤,未來企業將向新技術尋求利潤、向數據智能尋求增長。過去大部分企業和機構是依靠人做決策、人做管理,未來更重要是用技術來激活流淌在企業血液中的數據,讓智能來決策、讓智能來管理。
這樣的改變不單會發生在零售、服務等第三產業,隨著IoT、5G技術的成熟,數據智能將為第一、第二產業帶來全新的商業價值。
數據中臺承載了阿里巴巴過去20年對數據智能的思考和實踐,目前已經沉淀成為云上的技術、產品、解決方案和完整的生態體系。
目前,數據中臺正在云上全面輸出、能力全面開放、生態全面被集成,目標是面向未來20年,為企業構建數字經濟時代的增長引擎。
數據中臺的發展歷史
數據中臺起始點是2007年的阿里寧波戰略會議,這個會議被稱作是阿里內部的遵義會議。阿里巴巴是一家數據公司也是那個時候提出來的。
像過去兩年熱議的數據中臺一樣,10多年前,云計算、大數據是新概念。任何一個概念,我們提出來討論一兩年,大家充分溝通,五年左右開始形成雛形。
今天,大家談的很多事情,比如數據中臺能夠實現效率、成本、質量,但是這些并不是阿里考慮做中臺的出發點,這是逐漸發展而來的。
2013年,阿里推出了一個關于商品數據的產品——生意參謀。在中國電商領域,生意參謀是一個真正的商家數據中臺產品,到今天都是一個標桿。
2015年,阿里公開提出“大中臺,小前臺”的中臺戰略。在中臺戰略之前,我們已經干了三四年了,所以中臺不是一剎那提出來的,而是干了很多年之后才提出來的。
如果說數據中臺是一束光,那么它今天的發展還在非常早的前半場,未來能讓更多地方更加光明。
數據中臺的內部和外部實踐
今天,阿里數據中臺已經在云上全面輸出,能力全面開放,生態全面集成。它在阿里內部和外部都在產生著巨大的價值。
在阿里巴巴經濟體的商業場景中,數據智能讓4.2億消費者體驗0秒極速退款、數千個品牌基于數據智能進行新品創新、讓小二擁有CEO一樣的決策能力……
阿里數據中臺在各行各業廣泛應用
基于數據中臺建設,央視網將首頁點擊率大幅提升了70%。在兩會、春晚等重大活動中,還第一次有實時業務數據作為運營的決策依據。
數據中臺正在幫助海底撈拓展極致服務的邊界,從“人的服務”走向“智能的服務”,讓數千萬會員享受“千人千鍋”,也由此帶動會員數量大幅增長。數據顯示,海底撈APP會員數量9個月就增長了近五成。
在浙江,醫院正在試點先看病再付錢,讓病人從一次就診多次排隊付款,變成看病回家之后再付錢。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正在通過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建設,打通全省100多個系統和審判數據記錄,幫助法官對簡易流程案件進行輔助判決。
在陜西,海升集團利用阿里巴巴的數據智能技術對每一棵蘋果樹實現個性化管理,澆水、施肥、施藥量從人做決定變成由智能做決定,預計可以幫助果農每畝地成本節省200元以上。
阿里巴巴數據中臺已經服務數千家大型企業和機構,其中包括很多知名企業。
今天,在阿里云上,數據中臺已經形成中臺核心產品+專家咨詢服務+生態交付合作的運作模式,通過生態模式讓數據中臺走向更多企業。
我們相信,數據中臺和數據智能將會讓全社會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