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這一年通信業,5G依然當紅,且隨著5G網絡建設越來越深入,應用開始遍地開花,深入到千行百業。5G的價值,也受到垂直行業用戶的高度重視,受到應用各方的不斷深入挖掘。
C114綜合行業關注度、相關新聞的閱讀量、評論熱度等因素,盤點2021年5G十大動向,讓業界感受這個形象愈加豐滿的5G時代。
一、5G基站破百萬
據工信部數據,今年9月,我國5G基站突破百萬大關。截止今年10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129.1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區、97%以上的縣區以及50%的鄉鎮鎮區。此外,5G終端連接數超過4.7億,用戶滲透率達到28.7%。
這一數字領先世界。中國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并跑”到“5G領先”,已經成為事實,有賴于運營商和全產業鏈的努力。隨著5G網絡和用戶規模擴大,“量變引發質變”,可以相信中國接下來在5G應用中也將領跑。
二、5G應用百花齊放
5G的價值在于應用,而且相比前幾代技術,5G從C端個人市場全面向B端行業市場滲透。到2021年,中國已經擁有上萬個5G行業應用案例,5G虛擬專網超過2300張。典型行業的5G應用,正在形成可復制的商業模式。
不僅運營商和華為中興等設備商紛紛進軍行業市場,芯片廠商中,高通、展銳等,攜手合作伙伴推出定制化5G模組和行業終端。5G應用產業方陣發布了《5G行業模組分級分類白皮書》,呼吁業界解決5G模組生產成本高、市場碎片化、產品適配性不足、生態構建困難等問題,加速5G行業落地。
三、廣電正式入局
2019年5G發牌,中國廣電也獲得了一張牌照,正式晉升四大運營商之列。不過,由于自身尚未完成整合等原因,廣電5G部署姍姍來遲。2021年,中國廣電與中國移動達成戰略合作,正式開啟5G建網。
三大運營商變成四大運營商,對用戶來說,多了一個選擇。而700M“黃金頻段”的加盟,也豐富了5G建網的維度,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好的5G網絡覆蓋。廣電5G,值得小小的期待一下。
四、5G分流比突破30%
進入下半年,杭州、深圳、昆明、武漢等地運營商陸續宣布,5G分流比突破30%,其中浙江移動實現全省5G分流比突破30%的壯舉。5G流量占全網流量的比重,越來越大。
這一數據的背后,是5G終端逐漸普及、5G網絡使用率越來越高,5G網絡價值加速激活。用戶5G使用習慣的養成,將催生出更多5G的“殺手級應用”。
五、“雙碳”目標,義不容辭
通信業是能耗大戶,通信機房、數據中心的節能降耗,一直是行業努力的方向。隨著國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遠景目標,通信業也要行動起來,為“雙碳”貢獻力量。
本月,國家四部委發布了《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 推動數據中心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目標到2025年,數據中心和5G基本形成綠色集約的一體化運行格局。5G與“雙碳”目標的結合,擁有美好的想象空間。
六、5G消息,高開低走
2020年5G最吸引用戶眼球的消息,一定有“5G消息”。三大運營商聯手發布5G消息白皮書,表示為客戶帶來多媒體消息、商業類消息、智能化消息以及互動式服務、安全防偽等全新體驗。甚至有說法稱,5G消息是“第一個5G殺手級應用”。
不過,將近2年時間過去,5G消息頗有些“雷聲大、雨點小”,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盡管可以看到運營商在不少行業實現了試點和商用,但用戶對5G消息的感知,依然極為有限。也許到2022年,5G消息能夠揚眉吐氣,為用戶帶來好消息。
七、5G切片,落到實處
5G網絡切片,簡稱5G切片,是5G行業應用落地的重要技術創新。三大運營商均在發力5G切片,以釋放多場景5G潛能,帶來個性化、定制化的網絡服務。華為和中興,則是5G網絡側最大的支持者,已經聯合運營商在具體項目中進行了試點。
在終端芯片側,展銳的貢獻相當突出。就在本月,展銳與中國聯通研究院合作研發了全球首例5G模組多切片方案,將原本需要終端側承擔的很多功能,下沉到模組側,這有望大幅降低5G行業終端的開發投入,從而降低行業用戶使用5G切片的門檻。隨著5G在行業應用的深入,5G切片的價值將更加凸顯。
八、5G R16 Ready
作為5G向前演進的新一代標準,5G R16標準在2020年7月凍結,此后一年多時間里并沒有太多商用部署的消息。事實上,業界正在積極推動5G R16標準體系的商用落地,尤其是在芯片層面。隨著標準成熟,5G R16的技術特性,將能夠更好地推動5G在垂直行業落地。
標準凍結一年之后的今年7月,展銳率先喊出了“5G R16 Ready”的口號,并聯合聯通成功完成了全球首個基于3GPP R16標準的eMBB+uRLLC+IIoT端到端業務驗證,為5G R16商用奠定了基礎。高通、聯發科也陸續推出了支持5G R16的平臺。在芯片廠商的支持下,2022年將是5G R16商用元年,R16和uRLLC技術的普及有望推動元宇宙從概念走到現實。
九、R17 RedCap,露出真容
RedCap(Reduced Capability),是3GPP在5G R17階段專門立項研究的一種新5G終端類型,堪稱輕量級的5G,也有說法稱“5G青春版”。RedCap通過降低最大系統帶寬,簡化射頻鏈路數量并簡化MIMO和調制方式,降低成本、節約功耗,滿足可穿戴、視頻監控、傳感器等行業場景的5G需求。
盡管“初來乍到”,在業內還有些陌生,但RedCap的應用前景不可小覷,可與4G時代的NB-IoT類比。中國已經走在前面,5G應用產業方陣成立了“精簡化芯片項目組”,聯合展銳等頭部芯片企業,基于3GPP的R17 RedCap的在研內容,探索國內5G精簡芯片的研發路線,并影響3GPP在R17/R18 RedCap的標準定義,可謂把握未來。
十、6G風起,中國領跑
通信業發展總是一山更望一山。在4G時代,5G就成為行業探討的熱門詞匯,5G商用后,6G概念隨之而來。一方面,5G-Advanced的標準立項工作正在3GPP緊鑼密鼓地開展中,運營商、華為中興等設備商,展銳等芯片廠商均參與其中;另一方面,對于6G的布局也提前開始。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今年4月發布《6G通信技術專利發展狀況報告》顯示,中國是6G通信技術專利申請的主要來源國,專利申請占比35%。
盡管6G還比較遙遠,中國廠商已經走在前面。華為、中興、中信科、展銳等5G核心企業,也將在6G時代挑起大梁。可以相信,從5G的迭代演進到6G,將是一段精彩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