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全球刮起了一陣“元宇宙”(Metaverse)的熱風,這一概念在科技圈和投資界最近是很火的。有關專家指出,誰能抓住元宇宙的機遇,誰就能掌握未來的科技;正如中國科學家及未來學家周海中曾經所言:誰能抓住機遇,誰就贏得未來。
元宇宙(圖片來自網絡)
元宇宙一詞誕生于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的科幻小說《雪崩》(Snow Crash),該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那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并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關于元宇宙,比較認可的思想源頭是美國作家、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在其1981年出版的科幻小說《真名實姓》(True Names)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接口進入并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
從時空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空間維度上虛擬而時間維度上真實的數字世界;從真實性來看,元宇宙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復制物,也有虛擬世界的創造物;從獨立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與外部真實世界既緊密相連,又高度獨立的平行空間;從連接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把網絡、硬件終端和用戶囊括進來的一個永續的、廣覆蓋的虛擬現實系統。近來,元宇宙無疑成為了科技圈和資本圈最火爆的概念之一。
在當前時空節點上,元宇宙概念興起的背后有三個關鍵的驅動因素。一是實現元宇宙功能需要多種前沿技術得到極大發展和應用,是當下多種尖端科技的超級綜合體,先進科技充斥其整個產業閉環;二是互聯網產生出網絡空間和數字生態,創造出一個有別于現實世界的維度和空間;三是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中,數字技術與現實世界的結合變得更加深入。這些因素使元宇宙概念成為了當下股市熱門的主題。
2021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羅布樂思(Roblox)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5月,臉書公司表示將在5年內轉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8月,字節跳動公司斥巨資收購VR創業公司Pico……元宇宙無疑成為了科技領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準確地說,元宇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擴展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興技術下的概念具象化。
臉書公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最近宣布將公司改名為Meta以專注元宇宙業務,把公司引入了新的科技賽道。臉書公司近年來大手筆投資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開發虛擬現實耳機、增強現實眼鏡和腕表等硬件產品。此外,微軟、網易、騰訊、百度、英偉達、莉莉絲、米哈游等公司也都有跟元宇宙相關的布局,希望今后能當元宇宙時代的“領跑者”,以推動產業快速且高質量發展。
不少國際知名咨詢企業看好元宇宙的未來,如彭博行業研究報告預計元宇宙將在2024年達到8000億美元市場規模,這是2020年全球游戲市場規模的5倍;普華永道預計元宇宙市場規模在2030年將達到1.5萬億美元。雖然市場前景誘人,但許多專業人士認為,當前元宇宙產業整體上還處于早期階段,從算力條件、網絡技術、擴展現實等現狀來看,產業還需要10至20年的發展時間。
有關人士認為,元宇宙作為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融合的載體,蘊含著社交、娛樂、消費、游戲、辦公等場景的巨大變革;而傳統數字科技企業和新興初創企業都想抓住這一新時代機遇,希望占領未來產業新高地。人們已經開始行動,屬于元宇宙的時代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