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的概念
異常是程序中的一些錯誤,但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是異常,并且錯誤有時候是可以避免的。
比如說,你的代碼少了一個分號,那么運行出來結果是提示是錯誤java.lang.error;如果你用system.out.println(11/0),那么你是因為你用0做了除數,會拋出java.lang.arithmeticexception的異常。
異常發生的原因有很多,通常包含以下幾大類:
•用戶輸入了非法數據。
•要打開的文件不存在。
•網絡通信時連接中斷,或者jvm內存溢出。
這些異常有的是因為用戶錯誤引起,有的是程序錯誤引起的,還有其它一些是因為物理錯誤引起的。-
在java語言中,異常從使用方式上可以分為兩大類:
- checkedexception
- uncheckedexception
在java中類的異常結構圖如下:
- 可檢查異常需要在方法上聲明,一般要求調用者必須感知異常可能發生,并且對可能發生的異常進行處理。可以理解成系統正常狀態下很可能發生的情況,通常發生在通過網絡調用外部系統或者使用文件系統時,在這種情況下,錯誤是可能恢復的,調用者可以根據異常做出必要的處理,例如重試或者資源清理等。
- 非檢查異常是不需要在throws子句中聲明的異常。jvm根本不會強制您處理它們,因為它們主要是由于程序錯誤而在運行時生成的。它們擴展了runtimeexception。最常見的例子是nullpointerexception 可能不應該重試未經檢查的異常,并且正確的操作通常應該是什么都不做,并讓它從您的方法和執行堆棧中出來。在高執行級別,應記錄此類異常。
- error是最為嚴重的運行時錯誤,幾乎是不可能恢復和處理,一些示例是outofmemoryerror,linkageerror和stackoverflowerror。它們通常會使程序或程序的一部分崩潰。只有良好的日志記錄練習才能幫助您確定錯誤的確切原因.
在異常處理時的幾點建議:
1永遠不要catch中吞掉異常,否則在系統發生錯誤時,你永遠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
1
2
3
|
catch (someexception e) { return null ; } |
2盡量使用特定的異常而不是一律使用exception這樣太泛泛的異常
1
|
public void foo() throws exception { //錯誤的做法} |
1
|
public void foo() throws mybusinessexception1, mybusinessexception2 { //正確的做法} |
一味的使用exception,這樣就違背了可檢查異常的設計初衷,因為調用都不知道exception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捕獲異常時,也不要捕獲范圍太大,例如捕獲exception,相反,只捕獲你能處理的異常,應該處理的異常。即然方法的聲明者在方法上聲明了不同類型的可檢查異常,他是希望調用者區別對待不同異常的。
3never catch throwable class
永遠不要捕獲throwable,因為error也是繼承自它,error是jvm都處理不了的錯誤,你能處理?所以基于有些jvm在error時就不會讓你catch住。
4正確的封裝和傳遞異常
不要丟失異常棧,因為異常棧對于定位原始錯誤很關鍵
1
2
3
|
catch (someexception e) { throw new myserviceexception( "some information: " + e.getmessage()); //錯誤的做法 } |
一定要保留原始的異常:
1
2
3
|
catch (someexception e) { throw new myserviceexception( "some information: " , e); //正確的打開方式 } |
5要打印異常,就不要拋出,不要兩者都做
1
2
3
4
|
catch (someexception e) { logger.error( "some information" , e); throw e; } |
這樣的log沒有任何意義,只會打印出一連串的error log,對于定位問題無濟于事。
6不要在finally塊中拋出異常
如果在finally中拋出異常,將會覆蓋原始的異常,如果finally中真的可能會發生異常,那一定要處理并記錄它,不要向上拋。
7不要使用printstacktrace
要給異常添加上有用的上下文信息,單純的異常棧,沒有太大意義
8throw early catch late
異常界著名的原則,錯誤發生時及早拋出,然后在獲得所以全部信息時再捕獲處理.也可以理解為在低層次拋出的異常,在足夠高的抽象層面才能更好的理解異常,然后捕獲處理。
9對于使用一些重量級資源的操作,發生異常時,一定記得清理
如網絡連接,數據庫操作等,可以用try finally來做clean up的工作。
10不要使用異常來控制程序邏輯流程
我們總是不經意間這么做了,這樣使得代碼變更丑陋,使得正常業務邏輯和錯誤處理混淆不清;而且也可能會帶來性能問題,因為異常是個比較重的操作。
11及早校驗用戶的輸入
在最邊緣的入口校驗用戶的輸入,這樣使得我們不用再更底層邏輯中處處校驗參數的合法性,能大大簡化業務邏輯中不必要的異常處理邏輯;相反,在業務中不如果擔心參數的合法性,則應該使用衛語句拋出運行時異常,一步步把對參數錯誤的處理推到系統的邊緣,保持系統內部的清潔。
12在打印錯誤的log中盡量在一行中包含盡可能多的上下文
1
2
|
logger.debug( "enter a" ); logger.debug( "enter b" ); //錯誤的方式 |
1
|
logger.debug( "enter a, enter b" ); //正確的方式 |
thanks all. happy learning!!
總結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謝謝大家對服務器之家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Oo53o8Qhiu8VHH70dTIO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