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序開發中字符串無處不在,如用戶登陸時輸入的用戶名、密碼等使用的就是字符串。
在 java 中,字符串被作為 string 類型的對象處理。 string 類位于 java.lang 包中。默認情況下,該包被自動導入所有的程序。
創建 string 對象有三種方法
1
2
3
|
string s1= "我是字符串1" ; string s2= new string(); //創建一個空的字符串對象 string s3= new string( "我是字符串2" ); //創建一個空的字符串對象 |
創建string對象要注意下面這個問題:
1
2
3
4
5
6
7
8
|
//申明一個string類型的s1,即沒有在申請內存地址,更沒有在內存任何指向引用地址; string s1; //申明一個string類型的s2,同時在內存里申請了一個地址,但是該地址不指向任何引用地址; string s2= null ; //申明一個string類型的s3,既在內存里申請了地址,該地址又指向一個引用該字符串的引用地址; string s3= "" ; //同理s3; string s4= new string(); |
雖然new string()與""值一樣,但是內存地址不一樣。
一般來說 字符串的使用 最好用string str = "";語句,可以防止后面的程序因引用地址混亂而找不到的異常!string s = null;string s;勁量少用!能不用就不要使用!
>>>>>>>>>>>>>>>>>>>>>>>>>>>>>>>>>>>>>>>>
string 字符串的不變性
string 對象創建后則不能被修改,是不可變的,所謂的修改其實是創建了新的對象,所指向的內存空間不同。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分別給四個字符串變量賦值,相同的內容 string s1= "云開的立夏" ; string s2= "云開的立夏" ; string s3= new string( "云開的立夏" ); string s4= new string( "云開的立夏" ); //多次出現的字符串,java編譯程序只創建一個內存空間,所以返回true system.out.println(s1==s2); //s1和s3是不同的對象,所以返回false system.out.println(s1==s3); //s3和s4是不同的對象,所以返回false system.out.println(s3==s4); s1= "歡迎來到" +s1+ "的博客園" ; //字符串s1被修改,指向新的內存空間,返回false system.out.println(s1); system.out.println(s1==s2); } |
運行結果:
結果分析:
結合上面的代碼,和運行結果我們來逐一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string字符串的不變性又是如何體現的呢?
1、 通過 string s1="云開的立夏"; 聲明了一個字符串對象, s1 存放了到字符串對象的引用,在內存中的存放引用關系如下圖所示:
然后通過 s1="歡迎來到"+s1+"的博客園"; 改變了字符串 s1 ,其實本質是創建了新的字符串對象,變量 s1 指向了新創建的字符串對象,如下圖所示:
2、 一旦一個字符串在內存中創建,則這個字符串將不可改變。如果需要一個可以改變的字符串,我們可以使用stringbuffer或者stringbuilder(我明天將會寫一篇博文來講解它們的使用,請關注哦~)。
3、 每次 new 一個字符串就是產生一個新的對象,即便兩個字符串的內容相同,使用 ”==” 比較時也為 ”false” ,如果只需比較內容是否相同,應使用 ”equals()” 方法(前面條件運算符章節講過哦~~)。
java 中的 string 類常用方法 ⅰ
string 類提供了許多用來處理字符串的方法,例如,獲取字符串長度、對字符串進行截取、將字符串轉換為大寫或小寫、字符串分割等,下面我們就來領略它的強大之處吧。
string 類的常用方法:
哇,string類的常用方法確實有多哦!死記硬背可是不行的,我們來結合代碼來熟悉一下方法的使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tring str= "學習 java 編程" ; //打印字符串長度 system.out.println( "字符串長度:" +str.length()); //查找字符‘編'的位置,如果找不到返回-1 char c= '編' ; system.out.println( "字符‘編'的位置:" +str.indexof(c)); system.out.println( "字符‘b'的位置:" +str.indexof('b')); //查找字符串“java”的位置,如果找不到返回-1 system.out.println( "字符串“java”的位置" +str.indexof( "java" )); system.out.println( "字符串“云開的立夏”的位置" +str.indexof( "云開的立夏" )); //按空格把字符串拆分成一個數組,并輸出數組元素 string[] arr=str.split( " " ); system.out.print( "按空格把字符串拆分成一個數組" +arrays.tostring(arr)); system.out.println(); //按,(字符串中不存在的)把字符串拆分成一個數組,并輸出數組元素 string[] arr2=str.split( "," ); system.out.print( "按按,(字符串中不存在的)把字符串拆分成一個數組" +arrays.tostring(arr2)); system.out.println(); //按空格把字符串拆分成一個數組,并規定數組最大長度為2,并輸出數組元素 string[] arr3=str.split( " " , 2 ); system.out.print( "按空格把字符串拆分成一個數組,并規定數組最大長度為2:" +arrays.tostring(arr3)); system.out.println(); //獲取索引位置[3,7)之間的子串 system.out.println( "獲取索引位置[3,7)之間的子串:" +str.substring( 3 , 7 )); //獲取索引位置3開始的子串 system.out.println( "獲取索引位置[3,7)之間的子串:" +str.substring( 3 )); } |
運行結果:
結果分析:
1. 字符串 str 中字符的索引從0開始,范圍為 0 到 str.length()-1
2. 使用 indexof 進行字符或字符串查找時,如果匹配返回位置索引;如果沒有匹配結果,返回 -1
3. 使用 substring(beginindex , endindex) 進行字符串截取時,包括 beginindex 位置的字符,不包括 endindex 位置的字符
4、使用string[] split(string regex, int limit)進行字符串拆分時,如果按字符串沒有的字符分隔則不進行分隔,即返回長度為1的數組內容就是原來的字符串。
java 中的 string 類常用方法 ⅱ
我們繼續來看 string 類常用的方法,如下代碼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tring str= "學習 java 編程" ; //將字符轉換為大寫 system.out.println( "將字符轉換為大寫:" +str.touppercase()); //再講字符串轉換為小寫 system.out.println( "再講字符串轉換為小寫:" +str.tolowercase()); //獲取位置為1的字符 system.out.println( "獲取位置為1的字符:" +str.charat( 1 )); //將字符串轉為byte[]數組,并打印輸出 byte [] b=str.getbytes(); system.out.print( "將字符串轉為byte[]數組:" +arrays.tostring(b)); system.out.println(); //定義一個新的字符串,前后加上空格 string str2= " 學習 java 編程 " ; //返回除去前后空格的字符串 string str3=str2.trim(); system.out.println( "返回除去前后空格的字符串:" +str3); //將str和str3字符串進行比較 system.out.println( "str和str3的內存地址相同嗎?:" +(str==str3)); system.out.println( "str和str3的內容相同嗎?:" +str.equals(str3)); } } |
運行結果:
結果分析:
1. ==: 判斷兩個字符串在內存中首地址是否相同,即判斷是否是同一個字符串對象。
2. equals(): 比較存儲在兩個字符串對象中的內容是否一致。
3. 漢字對應的字節值為負數,原因在于每個字節是 8 位,最大值不能超過 127,而漢字轉換為字節后超過 127,如果超過就會溢出,以負數的形式顯示。(關于編碼,我會在后續的博文中講解,小小期待哦~~)
注意:object類中equal()方法比較的是對象的引用是否指向同一塊內存地址,而string類中equals(): 比較存儲在兩個字符串對象中的內容是否一致。object類中是equal()方法;string類中是equals(),差了一個s。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服務器之家。
原文鏈接:http://www.cnblogs.com/hysum/archive/2017/07/03/7113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