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了解類嗎?
在java中,類文件是以.java為后綴的代碼文件,在每個類文件中最多只允許出現一個public類,當有public類的時候,類文件的名稱必須和public類的名稱相同,若不存在public,則類文件的名稱可以為任意的名稱(當然以數字開頭的名稱是不允許的)。
在類內部,對于成員變量,如果在定義的時候沒有進行顯示的賦值初始化,則java會保證類的每個成員變量都得到恰當的初始化:
1)對于 char、short、byte、int、long、float、double等基本數據類型的變量來說會默認初始化為0(boolean變量默認會被初始化為false);
2)對于引用類型的變量,會默認初始化為null。
如果沒有顯示地定義構造器,則編譯器會自動創建一個無參構造器,但是要記住一點,如果顯示地定義了構造器,編譯器就不會自動添加構造器。注意,所有的構造器默認為static的。
下面我們著重講解一下 初始化 順序:
當程序執行時,需要生成某個類的對象,java執行引擎會先檢查是否加載了這個類,如果沒有加載,則先執行類的加載再生成對象,如果已經加載,則直接生成對象。
在類的加載過程中,類的static成員變量會被初始化,另外,如果類中有static語句塊,則會執行static語句塊。static成員變量和static語句塊的執行順序同代碼中的順序一致。記住,在java中,類是按需加載,只有當需要用到這個類的時候,才會加載這個類,并且只會加載一次。看下面這個例子就明白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bread bread1 = new bread(); bread bread2 = new bread(); } } class bread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 "bread is loaded" ); } public bread() { system.out.println( "bread" ); } } |
運行這段代碼就會發現"bread is loaded"只會被打印一次。
在生成對象的過程中,會先初始化對象的成員變量,然后再執行構造器。也就是說類中的變量會在任何方法(包括構造器)調用之前得到初始化,即使變量散步于方法定義之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meal(); } } class meal { public meal() { system.out.println( "meal" ); } bread bread = new bread(); } class bread { public bread() { system.out.println( "bread" ); } } |
輸出結果為:
bread
meal
二.你了解繼承嗎?
繼承是所有oop語言不可缺少的部分,在java中使用extends關鍵字來表示繼承關系。當創建一個類時,總是在繼承,如果沒有明確指出要繼承的類,就總是隱式地從根類object進行繼承。比如下面這段代碼:
1
2
3
4
5
6
7
8
|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 { } } class man extends person { public man() { } } |
類man繼承于person類,這樣一來的話,person類稱為父類(基類),man類稱為子類(導出類)。如果兩個類存在繼承關系,則子類會自動繼承父類的方法和變量,在子類中可以調用父類的方法和變量。在java中,只允許單繼承,也就是說 一個類最多只能顯示地繼承于一個父類。但是一個類卻可以被多個類繼承,也就是說一個類可以擁有多個子類。
1.子類繼承父類的成員變量
當子類繼承了某個類之后,便可以使用父類中的成員變量,但是并不是完全繼承父類的所有成員變量。具體的原則如下:
1)能夠繼承父類的public和protected成員變量;不能夠繼承父類的private成員變量;
2)對于父類的包訪問權限成員變量,如果子類和父類在同一個包下,則子類能夠繼承;否則,子類不能夠繼承;
3)對于子類可以繼承的父類成員變量,如果在子類中出現了同名稱的成員變量,則會發生隱藏現象,即子類的成員變量會屏蔽掉父類的同名成員變量。如果要在子類中訪問父類中同名成員變量,需要使用super關鍵字來進行引用。
2.子類繼承父類的方法
同樣地,子類也并不是完全繼承父類的所有方法。
1)能夠繼承父類的public和protected成員方法;不能夠繼承父類的private成員方法;
2)對于父類的包訪問權限成員方法,如果子類和父類在同一個包下,則子類能夠繼承;否則,子類不能夠繼承;
3)對于子類可以繼承的父類成員方法,如果在子類中出現了同名稱的成員方法,則稱為覆蓋,即子類的成員方法會覆蓋掉父類的同名成員方法。如果要在子類中訪問父類中同名成員方法,需要使用super關鍵字來進行引用。
注意:隱藏和覆蓋是不同的。隱藏是針對成員變量和靜態方法的,而覆蓋是針對普通方法的。(后面會講到)
3.構造器
子類是不能夠繼承父類的構造器,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父類的構造器都是帶有參數的,則必須在子類的構造器中顯示地通過super關鍵字調用父類的構造器并配以適當的參數列表。如果父類有無參構造器,則在子類的構造器中用super關鍵字調用父類構造器不是必須的,如果沒有使用super關鍵字,系統會自動調用父類的無參構造器。看下面這個例子就清楚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class shape { protected string name; public shape(){ name = "shape" ; } public shape(string name) { this .name = name; } }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 private double radius; public circle() { radius = 0 ; } public circle( double radius) { this .radius = radius; } public circle( double radius,string name) { this .radius = radius; this .name = name; } } |
這樣的代碼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把父類的無參構造器去掉,則下面的代碼必然會出錯:
改成下面這樣就行了:
4.super
super主要有兩種用法:
1)super.成員變量/super.成員方法;
2)super(parameter1,parameter2....)
第一種用法主要用來在子類中調用父類的同名成員變量或者方法;第二種主要用在子類的構造器中顯示地調用父類的構造器,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用在子類構造器中,則必須是子類構造器的第一個語句。
三.常見的面試筆試題
1.下面這段代碼的輸出結果是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circle(); } } class draw { public draw(string type) { system.out.println(type+ " draw constructor" ); } } class shape { private draw draw = new draw( "shape" ); public shape(){ system.out.println( "shape constructor" ); } }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 private draw draw = new draw( "circle" ); public circle() { system.out.println( "circle constructor" ); } } shape draw constructor shape constructor circle draw constructor circle constructor |
這道題目主要考察的是類繼承時構造器的調用順序和初始化順序。要記住一點:父類的構造器調用以及初始化過程一定在子類的前面。由于circle類的父類是shape類,所以shape類先進行初始化,然后再執行shape類的構造器。接著才是對子類circle進行初始化,最后執行circle的構造器。
2.下面這段代碼的輸出結果是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hape shape = new circle(); system.out.println(shape.name); shape.printtype(); shape.printname(); } } class shape { public string name = "shape" ; public shape(){ system.out.println( "shape constructor" ); } public void printtype() { system.out.println( "this is shape" );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name() { system.out.println( "shape" ); } }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 public string name = "circle" ; public circle() { system.out.println( "circle constructor" ); } public void printtype() { system.out.println( "this is circle" );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name() { system.out.println( "circle" ); } } shape constructor circle constructor shape this is circle shape |
這道題主要考察了隱藏和覆蓋的區別(當然也和多態相關,在后續博文中會繼續講到)。
覆蓋只針對非靜態方法(終態方法不能被繼承,所以就存在覆蓋一說了),而隱藏是針對成員變量和靜態方法的。這2者之間的區別是:覆蓋受rtti(runtime type identification)約束的,而隱藏卻不受該約束。也就是說只有覆蓋方法才會進行動態綁定,而隱藏是不會發生動態綁定的。在java中,除了static方法和final方法,其他所有的方法都是動態綁定。因此,就會出現上面的輸出結果。
以上所述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java類的繼承實例詳解(動力節點java學院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